1. 市場總體快速增長,但季節波動明顯由于混凝土泵車和攪拌運輸車在建筑施工作業中, 具有節省勞動力、施工速度快、轉場靈活、準時保質(如滿足特殊添加劑、坍落度、特殊配比等不同的要求)、澆筑質量高等一系列優點,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建設步伐的加快,許多大的工程建設項目相繼開工,再加上國家出臺禁止城市市區使用現場攪拌混凝土的政策法規,市場對混凝土機械的需求呈猛增勢態。1998年以前,全國的混凝土泵車年銷量不到200臺;1999年后隨著建設工程對生產效率的關注以及商品混凝土的大范圍使用,混凝土泵車的銷量迅速增長,2006年銷量達1919臺。目前混凝土泵車由初期的國外產品一統天下(國外產品占90%)已經發展到國產品牌處于絕對主導地位(國內產品占90%),年銷量約5000臺,市場保有量約2萬臺;混凝土攪拌運輸車年需求量已達6萬多臺,市場保有量約20萬臺。
同時,考慮到以下兩大因素,中國混凝土泵車和攪拌運輸車行業未來一段時期將保持持續增長的態勢。第一,中國目前的城市化率還足不到50%,與發達國家還有較大差距(發達國家的城市化率70%以上),未來十幾年仍將以每年1個百分點的速度提高,每年將新增城市人口1400萬,許多城市也要進行大規模舊城改造。橋梁、鐵路、隧道、高速公路、海港、機場和城市建設需要大量混凝土機械,中國每年消耗約14億噸水泥,是全球用量的50%,其中商品混凝土約合2.7億噸(約6.9億m3),比例約20%,而國外發達國家如美國占84%、瑞典占83%、日本占78%、澳大利亞占63%、英國占57%,與之相比我國預拌混凝土行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第二,混凝土機械和其他工程機械一樣是一個技術相對成熟的傳統產業,也是一個技術密集和勞動密集型的混合產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國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善的混凝土機械工業,產品技術與質量也越來越得到世界的認可,其價性比優勢極具競爭力,亞洲、非洲、澳大利亞甚至歐美市場的大門相繼被打開,可以預見中國不久將成為世界頭號混凝土機械出口大國。我國混凝土機械市場總體盡管快速發展,但季節性變化還是較為明顯。由于受施工季節、資金、氣候等影響,一般每年的3~5月是銷量旺季,7~9月就進入相對淡季。
2. 技術進步很快,但與國際先進水平仍有一定差距我國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探索開發混凝土泵車,80年代引進技術開始制造混凝土泵車,但真正意義上的國產混凝土泵車制造應該從1993年中聯重科的前身中聯公司成立開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大的混凝土泵車生產國,占全球產量的一半。目前以三一重工、中聯重科為代表的制造商所生產的混凝土泵車已經達到了比較高的水平。中聯重科研發了泵車遠程維護與定位系統,收購意大利賽法公司。臂架技術是混凝土泵車的一項關鍵技術,以前一直掌握在德國人、美國人手中。三一重工通過自主研發創新,于1998年掌握了這一核心技術,成功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首臺國產37米長臂架泵車,打破了國外品牌的壟斷,經過十幾年的發展,三一泵車臂架從37延伸至72米,以三一為代表的國產泵車已完全取代進口。以中聯重科、三一重工為代表的混凝土泵車,無論在泵送壓力、泵送排量,還是在穩定性、可靠性等方面,都已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在混凝土泵的泵送高度、泵車臂架長度方面,三一重工的技術甚至走在世界前列。同時混凝土攪拌運輸車,多年來底盤、主機依賴進口的局面也正在逐漸地被打破。盡管中國臂架式混凝土泵車和攪拌運輸車近年來有了快速的發展,但產品的精細化設計,制造質量的控制能力、產品的穩定性和工藝方面與國外先進企業還是有一定差距,同時也存在著技術理論缺乏、現有理論應用不充分、規格系列不規范、零部件國產化不足等問題。
3. 市場集中度較高,競爭仍然激烈目前,中國混凝土泵車市場集中度較高,主要集中在三一重工、中聯重科、上海普斯邁斯特等幾家企業,其中三一重工、中聯重科是這個行業里的領導者,目前這兩公司的混凝土泵車占據國內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目前我國混凝土攪拌車的生產企業比較多,有100多家,分布20多個省、直轄市。但產銷量主要集中在安徽星馬、中聯重工、遼寧海諾、華東建筑、福田重機、徐州利勃海爾等幾家企業,目前這幾家企業的產銷量占全行業的60%以上。由于混凝土行業近年的急速發展,再加上目前混凝土泵車的利潤率較高、攪拌運輸車結構相對簡單,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到這個產品領域,泵車和攪拌運輸車市場被幾大品牌所壟斷的局面正在受到極大的挑戰。如徐重、山推、中集車輛、福田重機、山東鴻達等都在積極發力這一市場;國外的施維英、全進重工、極東開發等企業也紛紛在加強對混凝土泵車投資,競爭將日趨激烈。
4. 進入壁壘較低,跨行進入較為常見由于混凝土泵車和攪拌運輸車的技術相對透明,大多零部件可從國內市場直接購買或從國外進口,組裝工藝不太復雜,有資質的企業比較容易進入,跨行進入較為常見。目前很多專用汽車企業如福田、中集等借助其專用車輛尤其是底盤方面的優勢直接進入,一些不具資質的整機企業和零部件企業如山推等也通過兼并重組等方式間接進入這一市場。